
-
年廿八,洗邋遢~ 春节前夕的习俗如何带来好运?
今年的腊月二十八日,正好落在了1月27日(星期一),但你知道腊月二十八是什么日子吗? 试着问问身边的朋友,估计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吧~ 腊月二十八,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;而广东人有句老话:“年廿八,洗邋遢”,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顺口又有韵味?其中意思就是要把家里所有的脏东西都清理干净。 不过,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大扫除哦! “年廿八,洗邋遢”背后可有深意呢。因为“尘”字和“陈”字发音相似,所以大家认为,扫尘就意味着“除旧迎新”。 过去,大家都会在农历年尾大扫除,既是为了让家里焕然一新,也是为了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。 如今,这个习俗已经成为了华人社会的传统之一,而广东人还特别有意思地把它和发财挂钩。 你知道“年廿八洗邋遢,若然不洗岂会发”这句话吗?意思是如果在这天不扫除,那就很难发财啦! 因此,大家都在这一天忙着大扫除,清理旧物,迎接一个充满好运的新年。 怎么样,准备好迎接新年的“洗邋遢”了吗? 【综合报道】
-
春节习俗大解析:你知道腊月二十四的“送神日”吗?
很多人对华人的传统习俗可能都有些搞不清楚,尤其是过年时的一些特别日子。 其实,很多习俗背后都藏着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。在年味渐渐变淡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了解这些传统习俗,让过年时的气氛更加浓厚。 那么,腊月二十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 根据传统习俗,腊月二十四是“祭灶日”,意味着家家户户开始做大扫除,清理一下家里,把不好的东西都赶走,迎接新的一年。 这个时候,灶君(厨房的神灵)会回到天庭,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善恶,决定来年大家的运势。为了求个好兆头,很多家庭会在前一晚祭拜灶君,祈求家人平安顺利。 可能大家会好奇:腊月二十四到底是送神的日子,难道所有的神都回天庭了吗?这个问题,其实很多人搞错了。 专业的民俗学专家郑锦华解释说,送神并不是把家里所有的神明都送走,而是“送灶神”回天庭,顺便带着其他神一起送。大家要记住,灶神的地位比地主公高,所以祭拜的顺序也应该是先给灶君上香。 送神日也称过小年 其实,大家常常误解了“年糕拜灶君”的习俗,很多人认为年糕是用来“封住”灶君的嘴巴,不让他把家里的坏事报告给玉帝,然而,真正的意思是希望家里和和美美,团团圆圆。 因此,祭拜灶君的时候,用一些甜食如年糕、糖渍品、汤圆等,寓意希望灶君能说点好话,带来好运。 送神日,也叫“过小年”或者“祭灶”,在古代,官宦家庭通常在腊月二十三送神,而普通百姓则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神。所以,这就有了“官廿三,民廿四”的说法。 送完灶神后,大家就会开始大扫除,清理家里外外,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年。其他的神明则会在大年初四迎回。 所以,腊月二十四并不是普通的一天,它意味着告别过去,迎接新的一年。这些习俗,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。 【综合报道】
-
跨越国界的年味!探索全球各地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
农历新年,不仅仅是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庆祝!随着华人文化的传播,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加入了这场庆祝的盛宴。 比如越南的Tết节、韩国的Seollal,甚至泰国、菲律宾的华人社区也热烈庆祝这个传统佳节。 从舞狮、年夜饭到放烟花,农历新年的欢乐气氛早已跨越国界,成为全球华人和许多当地朋友的共同节日。所以,无论你身在何处,都能感受到这股浓浓的年味~ 越南 – 庆祝“春节”(Tết) – 春节时间:越南使用农历,春节气氛从农历12月23日送灶君开始,持续到整个正月。 – 春节传统食物:肥肉、腌菜、红对联、幡杆、炮竹、绿米粽。 – 冲年喜:大年初一第一个到家拜年的人称为“冲年喜”,家人会请心地善良的人来迎接好运。 民族特色:– 年粽和糯米饼是最具越南特色的传统食品。 – 桃花、金橘盆景、五果盆是必备的节日装饰,寓意富贵吉祥。 除夕夜习俗:– 穿上节日盛装,年轻女子穿越南旗袍。 – 采绿:折树枝带回家,象征官运亨通、万事如意。 – 守岁:除夕夜家人团聚,共同守岁迎接新的一年。 新加坡 春节习俗与马来西亚相近:– 守岁、装满米桶、偿还债务、大扫除、添购新衣新鞋、办年货、布置房子。 – 吃黄梨挞、捞鱼生、带橘子拜年。 – 逛春到河畔,迎接新的一年。 泰国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