巳来运转 – 星洲网 新春特备

春节习俗大解析:你知道腊月二十四的“送神日”吗?

很多人对华人的传统习俗可能都有些搞不清楚,尤其是过年时的一些特别日子。

其实,很多习俗背后都藏着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。在年味渐渐变淡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了解这些传统习俗,让过年时的气氛更加浓厚。

那么,腊月二十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根据传统习俗,腊月二十四是“祭灶日”,意味着家家户户开始做大扫除,清理一下家里,把不好的东西都赶走,迎接新的一年。

这个时候,灶君(厨房的神灵)会回到天庭,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善恶,决定来年大家的运势。为了求个好兆头,很多家庭会在前一晚祭拜灶君,祈求家人平安顺利。

可能大家会好奇:腊月二十四到底是送神的日子,难道所有的神都回天庭了吗?这个问题,其实很多人搞错了。

专业的民俗学专家郑锦华解释说,送神并不是把家里所有的神明都送走,而是“送灶神”回天庭,顺便带着其他神一起送。大家要记住,灶神的地位比地主公高,所以祭拜的顺序也应该是先给灶君上香。

送神日也称过小年

其实,大家常常误解了“年糕拜灶君”的习俗,很多人认为年糕是用来“封住”灶君的嘴巴,不让他把家里的坏事报告给玉帝,然而,真正的意思是希望家里和和美美,团团圆圆。

因此,祭拜灶君的时候,用一些甜食如年糕、糖渍品、汤圆等,寓意希望灶君能说点好话,带来好运。

送神日,也叫“过小年”或者“祭灶”,在古代,官宦家庭通常在腊月二十三送神,而普通百姓则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神。所以,这就有了“官廿三,民廿四”的说法。

送完灶神后,大家就会开始大扫除,清理家里外外,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年。其他的神明则会在大年初四迎回。

所以,腊月二十四并不是普通的一天,它意味着告别过去,迎接新的一年。这些习俗,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。

【综合报道】

check in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