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水蛇春咁長”到“死蛇烂鳝”:解读有趣的蛇俗语

龙,在华人传统文化中,几乎就代表了一切美好,对于许多人来说其形象也属正面,有着好寓头的意思。去年当值生肖轮转,由“龙”作为当值生肖,因此便诞生了许多与龙有关的吉祥语、成语、俗语等。 今年当值生肖轮转,‘蛇’接替了龙。对于许多人来说,蛇常常被认为具有阴暗、狡猾等负面特质。 人们也会用一些如“吃蛇”、“蛇仔明”等与蛇有关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人,且往往都是负面的。下面就来一起看看这两个形容词的意思: 吃蛇 | 蛇王 形容: 偷懒、摸鱼、不认真工作的行为,特别常用在职场上。 来由: 源自福建话或潮州话中的“jiak zua”,意为“吃蛇”,但有解释认为其中的“蛇”是音译错误,原本可能是指“迣”或“逝”,表示偷懒或少走一趟。 吃蛇(即“吃迣”或“吃逝”)的意思是偷懒、少走一趟。‘迣’和‘逝’在福建话中与“蛇”的发音相近,表示的是‘趟’的意思。 在广东话中,蛇一般也和懒惰的表现相互关联,例如指时常偷懒的人为 “蛇王”,偷懒不做东西即为“吃蛇”。 蛇仔明 形容: 一个人机灵、狡猾、聪明但带点投机取巧的感觉。 来由: 源于1959年6月19日至1961年10月27日发生的香港“三狼案”。三狼指的是三位凶手,而“蛇仔明”是其中一名党羽。 因分赃不均,“蛇仔明”被追杀,但最终被香港警察救回,并且在审判时作为控方证人作证。念在“蛇仔明”举报三狼案有功,所以仅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。 这事件后来演变成香港影视剧或日常对话中,经常把”蛇仔明” 用来形容一些精明世故、见风使舵、善于钻营的人。 通常成为警方线人的黑道小人物或“二五仔”也会被称作“蛇仔明”。 水蛇春咁長 形容: 事物或某个时间段非常漫长,蛮常用于带出事情的冗长,或牵涉的事情多。 来由: 为广东话的俗语,其中提到的“水蛇春”,其实是水蛇的卵,产下时是一颗颗连接成一长串。 这句俗语带有一种夸张的语气,目的是加强时间拖沓的感觉,是一种比较形象、幽默的表达方式。 例如: = 意思是排队排得非常久,时间感觉过得特别慢。 = 带出进展非常缓慢。 死蛇烂鳝 形容: 人或事情没有生气、毫无活力,或者一团糟、状态不好。带有明显的贬义。 来由: 广东话中的俗语,具体来说… 死蛇:蛇死掉后就没有活力和生气,所以用来比喻某件事物或某个人已经失去活力、没用或过时。 烂鳝:鳝鱼是一种水生动物,而“烂”指的是腐烂、变坏,所以“烂鳝”指的是腐烂的、已经不能再使用的鳝鱼,比喻某种东西已经失去了价值或功能。 两者都是负面的形象,所以“死蛇烂鳝”经常用来带出事物衰败、没有生气,或者形势非常糟糕。 例如: = 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希望,处于极糟糕的状态。 = 那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差,毫无活力。 其他俗语: 蛇吞象 – 形容:贪心不足,妄想吞掉比自己大得多的东西。 草蛇灰线 – 形容:事情虽然表面上不起眼,但隐藏着重要的线索或伏笔。 这些都带有“蛇”字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都随处可见,相信大家不会对此感到陌生。 在传统印象中,“蛇”经常与狡猾、聪明、投机取巧有关,跟“蛇”有关的俗语也可分为负面及中性。 “蛇”的形象不一定都是负面的,根据不同的环境及用法,与“蛇”有关的词语也可以有着中性,甚至好的一面。 因此,不必再认为与‘蛇’相关的形容词或俗语一定带有负面含义! 【综合报道】
年饼堆积如山,怎么办才好?学会这 3 招,让年饼焕发新生命!

不知不觉,新年又差不多来到尾声,你是否开始意识到家中年饼几乎一罐都没消灭,都是呈现出半满的状态?那开封的肉干袋里总是剩下那么几片,但偏偏就是这么几片,最后都会放到过期出油了,才舍得丢掉…… 不要把这些“福气”丢掉!让小编传授你三招,既可解决掉年饼存货,又能让你拉近和亲朋好友的关系~ 第一招:年饼大改造食谱! 年饼的多样性和独特风味,是你可以尽情发挥做出一道道创意料理的绝佳原材料。 小编在这里教的主要以“甜”年饼为主,至于咸的肉干、虾米卷、洋姑饼、炸海捞等等,小编只给你四字真言:切碎,炒饭! 以下是一些简单又美味的甜年饼改造食谱: 年饼碎甜品基底 – 把年饼(如蛋卷、花生饼)碾碎,作为芝士蛋糕、慕斯或冰淇淋的基底。 例子:把黄梨饼压碎与黄油混合,压入模具底部,制成芝士蛋糕的饼底,口感酥脆又香甜。 年饼烘焙新花样 – 把年饼碎加入马芬、布朗尼或曲奇中,增添独特风味。 例子:将杏仁饼碎融入巧克力布朗尼面糊中,烤制后口感层次丰富,甜而不腻。 年饼风味饮品 – 把年饼碎加入奶昔、奶茶或咖啡中,打造独特的新年风味饮品。 例子:将花生饼碎与香草冰淇淋、牛奶一起搅拌,制成浓郁的花生奶昔。 其实说到底,处理甜口年饼的方式也和咸的相差无几,都是打碎重组,就看你可以把创意发挥到什么程度了。 第二招:分享与赠送! 如果家里年饼实在太多,不妨通过分享与赠送的方式,让年饼成为传递温暖的媒介。 PS:如果你是嫌麻烦的那类人,建议可以跳过这一part~ 重新包装年饼 – 将年饼分装成小份,用精美的包装袋或盒子重新包装,赠送给邻居、朋友或同事。 例子:用透明小袋装入几块年饼,系上丝带,附上一张手写祝福卡片,既贴心又有心意。 组织“年饼交换派对” – 邀请亲朋好友带上家中剩余的年饼,举办一场“年饼交换派对”,互相分享不同口味的年饼。 例子:每人带一种年饼,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聊天,既解决年饼过剩的问题,又增进了感情。 第三招:融入日常饮食! 这恐怕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,相同的事情,我们恐怕会在端午节和中秋节再体验一次。 因此,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:来年买年饼记得,不要多买,刚刚好就好! 最好给自己一个制约,不买超过10罐年饼,同样口味的年饼不要超过2罐,除非你真的很爱吃,有信心不会吃怕,吃吐。 重点:基本上与第一招一样,差别在于这是要每天吃,第一招更看重创意发挥。 早餐搭配 – 把年饼碎(甜口的)撒在酸奶、燕麦或水果沙拉上,增加口感和风味。 例子:把蛋卷碎撒在希腊酸奶上,搭配新鲜水果,既健康又美味。 创意主食 – 把年饼碎作为主食的配料,增添独特风味。 例子:把年饼碎撒在炒饭或意面上,打造“意想不到”的口感。 好了,小编也是时候去吃年饼了配包装水了,祝福大家都能如愿将过剩年饼吃完。 【综合报道】
元宵节不只是吃汤圆!这些习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

到了元宵节,也就意味着新年的尾声临近啦!除了大家熟知的吃汤圆、赏花灯、抛柑求姻缘,元宵节其实还有一些你可能不太知道的有趣习俗哦。 首先,元宵节曾被称为“火把节”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汉代,那时候人们会在这天拿着火把,成群结队地穿梭在田间,驱赶虫子和害兽,祈求丰收。 如今,虽然“火把”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灯,但赏花灯依然是现代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。而和家人一起吃汤圆的习惯,依然代表着“团圆”和幸福,从古至今都没变。 随着社会的发展,元宵节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曾经的“火把”变成了美丽的彩灯,灯谜成了大家的娱乐活动,虽然这些习惯有些不同,但元宵节依然是家人团聚的时刻。 你知道吗?在一些历史时期,元宵节甚至被定为法定假日哦! 另外,元宵节也曾被称作“求子节”,这是已婚妇女祈求子嗣的日子。传统的求子方法有很多种,比如“摸门钉”、“偷灯盏”或“偷青菜”等。为什么“摸门钉”? 因为“钉”和“丁”读音相似,而“丁”在这里是指“子嗣”的意思。有的地方的妇女甚至会抢夺神龛上燃尽的灯,寓意着早生贵子。这才有了“偷个灯头儿,生个孙猴儿”这样的俚语。 除了这些习俗,元宵节还与道教的“天官诞”有关系。它是三元节之一,与中元节和下元节一起,分别在不同的日子祭拜天官、地官和水官。因此,元宵节这一天,人们会点灯,祈求福运和丰收。 虽然这些习俗在马来西亚并不像在中国那样盛行,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,但它们依然是元宵节的一部分。如果你之前没听过这些,也没关系,现在你知道了吧! 元宵节禁忌大揭秘:这些坑你踩过吗? 其实,元宵节还有一些不容小觑的禁忌哦!小编今天就来揭秘这十大元宵节禁忌,赶紧看看,避免在新年最后一天踩雷,毕竟一不小心犯了禁忌,可能会倒霉整整一年! 和气生财 元宵节是天宫大帝的生日,所以这一天一定要开心、热闹。夫妻俩可别在这一天吵架,孩子也尽量少哭闹哦,别让家里气氛变得乌云密布,给运气带来霉运!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元宵节是大节日,哪怕工作再忙也该给自己放个假!这一天最好避免使用劳作工具,别让它们坏掉。否则,不仅容易破财,还可能会遇到不吉利的事情哦。 不看医生、不去阴气重的地方 元宵节这一天最好别去看医生,也别去那些阴气较重的地方(比如墓地或古老的陵墓)。如果运气差或者身体虚弱的人,尤其要注意哦,别让晦气附身! 钱包要看紧 如果在元宵节丢了钱包,可能就意味着你这一年很难抓住财运哦!小心防范,不要让财物离开视线。 不借钱 这一天可千万不要借钱给别人,否则你可能会把自己的好运借给别人,导致自己一年都运气不佳哦! 米缸满满,财运滚滚 元宵节前,记得把家里的米缸和面缸都填满,千万不要让它们见底。古人有“断炊堪虞”的说法,代表着财运可能会断掉,还是得小心点! 衣服别破损 元宵节这一天,注意别让衣服弄破了,否则,可能会有不太好的运气跟随你整整一年哦!所以,小心点,穿个完整的衣服,保平安! 不要杀生 这一天切忌杀生或弄到血,否则容易带来破财、病灾或其他不好的运势。咱们要做个温和的人,避免这些不吉利的事情。 嘴巴要收好 元宵节这一天,不要乱说话或爆粗口哦!不经意的一句话,可能就会惹来麻烦,所以尽量让自己保持好心情,讲些吉利话。 别洗头剪发 “发”与“发财”同音,所以元宵节这一天最好不要洗头或剪发,避免把财富洗掉,导致一整年存不下积蓄哦。 这些禁忌听起来有点神秘,不过,至于要不要信,大家就看自己啦!总之,元宵节开心、吉利、平安最重要,做自己喜欢的事,享受团圆的时光吧! 【综合报道】
新年喝杯花茶放松一下!让美丽与健康同开花

农历新年吃喝玩乐,汽水和含糖饮料总是少不了。可是,糖分摄入过多不仅容易让人发胖,还会对健康造成影响。 今天,小编就来教你如何从选茶到泡茶,轻松在家做出既能畅饮又不发胖,还能带来各种好处的花草茶~ 花茶的魅力:各具特色的花草奇效 从菊花到茉莉花,不同种类的花茶不仅味道香气各异,它们的功效也各有千秋。无论你是想放松心情,还是调理身体,花茶都能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。 菊花茶: 清热解毒,降火效果显著。如果你有喉咙痛或牙疼,菊花茶可是个好选择。而且,它还能帮助降血压、抗癌,提神醒脑,甚至缓解头痛哦。 玫瑰花茶: 理气活血、调经止痛的玫瑰花茶,特别适合需要调节身体的女生。它还能强化心脏与肝脏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不仅能帮助消斑除皱,还能清火滋阴。 紫罗兰花茶: 提供丰富水分,帮助肌肤保持光泽。它还能减少紫外线的危害,对疲劳消除、伤口愈合都有帮助。同时,紫罗兰花茶还适合解决口臭和宿醉问题。 薰衣草花茶: 不仅能帮助祛痘美白,还能消除伤疤哦!它还能帮助安神助眠,调养气血,让你心情放松,头脑清新。 茉莉花茶: 茉莉花茶有助于疏肝理气,改善肠胃不适,还能调节女性的荷尔蒙分泌,减轻月经痛。它不仅有美容效果,还能帮助减肥,是女生们的理想饮品。 洛神花茶: 如果你正忙着减肥或护肤,洛神花茶会是你的好伙伴。它有助于解除疲劳、改善便秘,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。 山楂茶: 促进消化、减肥利器!山楂茶能帮助消化滞留的食物,活血化瘀,尤其对于“高血脂”的朋友,它的效果也不容小觑。不过,记得不要空腹喝哦! 注意事项:别让花茶变成负担 虽然花茶好处多多,但也有一些饮用的禁忌哦! 如果你是处于经期或怀孕的女性,最好避免饮用花茶。同时,每次饮用时的花草用量也要适量,别超过三克(3g),避免影响身体。 有些花茶的功效相互冲突,最好别混合饮用,确保你喝的每一杯花茶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好处。 另外,花茶虽好,但不能替代治疗药物,如果有健康问题,还是要先咨询医生哦! 泡茶的小技巧:轻松享受美好时光 茶具选择: 透明玻璃杯让你能欣赏花茶的美丽,而陶瓷杯则能更好地保持花香。 用量适当: 一般来说,每杯茶放3-5克花茶,具体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。 水温控制: 大部分花茶适宜85-90℃的水冲泡。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茶的味道与功效。 浸泡时间: 3-5分钟就好,不要泡得太长,否则会变得苦涩。 重复冲泡: 大部分花茶可以冲泡2-3次,每次延长一些时间,继续享受花香。 无论你是想放松自己,还是调理身体,花茶都能带来一份温暖的呵护。 无论是在农历新年期间,抑或日常生活里,泡上一杯香气四溢的花茶,享受片刻的宁静,不仅能满足味蕾的需求,还能让你焕发健康的光彩。 【综合报道】
红包送得对,财运滚滚来!这些小细节不能忽视

春节期间,红包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,也是好运和财运的象征。为了让红包更具吉祥寓意,送红包和收红包时都有一些讲究和禁忌。 无论是金额、红包袋的选择,还是如何恰当地给予和接收红包,细节都能带来好运与祝福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春节红包的注意事项,让你既能传递心意,又不失礼节! 红包的金额 / 红包钱要注意什么? 忌单数金额要避免单数金额,因为双数寓意“好事成双”,象征着事事顺利。 避免“4”数字“4”谐音“死”,所以最好避免。 不要把钱折起来放红包折纸钱代表财路不畅,放平放直才代表财运通畅。 红包内避免放旧钞旧钞寓意“老旧”,而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,新钞才符合“万象更新”的意义。 长者红包金额逐年增加送给长辈的红包应随着年份增加,寓意祝愿长寿,福寿绵长。 红包钱晚点再用红包的意义在于祝福,拿到红包后最好别立刻花掉,留着能让未来一年更顺利。 注意!红包袋 / 红包封有这些禁忌! 忌用旧红包袋! 春节是新的开始,使用全新的红包袋寓意新的一年新气象。 忌封上红包口! 封口通常代表“断”或“一次性”,所以红包口不宜封闭,应财气流通,代表好运连连。 忌当面拆红包! 收到红包后最好避免当面拆开,这样更显得对长辈的尊重。 忌单手接红包! 用双手接红包是对长辈的尊敬,避免红包掉地也代表尊重财运。 忌送空红包袋! 空红包袋寓意空空如也,缺乏祝福与好运。 红包袋的形式与含义也有不同? 直式红包袋: 适合送给朋友或同事,象征事业正财顺利、兴旺发达。 横式红包袋: 适合用于祝福中大奖或偏财运,象征好运降临,财运亨通。 谁该送红包? 长辈送给晚辈: 传递祝福与好运,特别是给儿童和年轻人。 已婚夫妇给未婚伴侣: 祝愿新生活充满好运与繁荣。 老板/经理送给员工: 激励员工,分享企业的成功与繁荣。 工作人士给长辈: 表达孝心与祝福,让长辈感受到温暖。 通过了解这些红包的禁忌和寓意,送红包不再只是传统的习惯,更是传递好运和祝福的心意!希望大家在春节期间,既能合适地送出红包,也能收到满满的祝福和财运! 【综合报道】
新春拜年不尴尬!快速搞懂亲戚称谓

新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,每年这时候,你总能看到一堆亲戚,尤其是一些只有春节才见得着的远房亲戚。 好啦,问题来了!你是不是每到这个时候脑袋一片空白,不知道该怎么叫人?脸盲症+短暂失忆症在线发作? 重点是:我们华人的亲戚称呼可没那么简单——不像西方家庭直接喊“Uncle”和“Aunty”就完事了。我们这边,随便一大堆“舅舅”“姑妈”“姨姨”乱七八糟的,搞得你头都大了! 尤其是有些亲戚,你都长这么大了,居然还得靠妈妈在旁边偷偷提醒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……如果不叫,拿红包就很尴尬;叫错了,又怕显得不礼貌,简直是春节拜年时的“生存挑战”! 别怕!小编已经为你准备了亲戚关系图,帮你用一图快速搞懂各种亲戚称谓。快恶补一下,春节拜年时就能轻松应对,再也不用担心口吃了! 【综合报道】
从吉隆坡到古晋:多元文化与传统的完美碰撞

马来西亚一家亲~不过,东马和西马在迎接农历新年方面,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不同,或者能够说是有一些独特的差异,主要体现在部分文化、习俗、食物和活动上。 虽然大体上都遵循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庆祝方式,但东马的一些庆祝活动受到了土著文化和多元族群的影响,显得更有独特的风味。 文化和族群影响 西马: 西马的华人社区较多,农历新年庆祝活动较为传统,许多家庭会遵循传统习俗,如拜祖先、吃团圆饭、放烟花等。 东马: 东马的华人社区虽然也很多,但与西马相比,华人的比例相对较少,土著和其他族群的文化也更加多元。因此,东马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通常会融入一些地方性的特色。 例如,沙巴和砂拉越有更多土著风格的庆祝方式,华人也可能会邀请土著朋友一起庆祝,分享节日的食物和欢乐。此外,东马人会在新春拜年时与亲友握手。 年饼 / 新年食品 西马 西马的农历新年食物通常包含传统的年菜,如年糕、饺子、全鱼、鸡、烤肉等,还有各种各样的糖果和点心,如肉干、黄梨酥等。 东马 东马的农历新年食物通常会包含一些地方特色。例如,Acar配Keropok在东马特别受欢迎,还有Kek Lapis和Kuih Momo都是非常具备东马特色的新年必备美食。 Kuih Momo 雪球饼 东马著名的年饼之一,主要采用酥油(ghee)、面粉、奶粉、糖分等制作,奶香味十足,入口即化。 Kek Lapis 千层糕 砂拉越州食之一,新年每户必备。每一层厚度增加少许,层层相隔调入不同颜色,图案更香艳夺目且富含南洋的热情色彩。 Acar+Keropok 腌菜与虾饼 Acar是用蔬菜(如黄瓜、胡萝卜和洋葱)、醋、糖、盐和香料腌制而成的酸甜、辛辣口味的小菜,并加入一些花生碎,增添口感和风味。 Keropok是由鱼肉或虾仁制成的脆皮薄片。与Acar一起食用时,Keropok的脆感与酸辣的Acar相得益彰,味道相当独特。 庆祝活动 西马 西马的庆祝活动相当盛大,特别是在吉隆坡和槟城等城市。 这里会有盛大的灯会、庙会、舞龙舞狮表演、烟花表演等,华人社区会邀请亲朋好友参加聚会、拜年和派红包。至于元宵节,西马多地会有表演、抛柑活动等。 东马 东马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虽然也会有舞龙舞狮、庙会等传统活动,但由于东马地域较为广阔,部分地区的庆祝活动可能更加地方化。 在一些较为乡村的地区,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或包括更多的社区集体活动和土著文化的展示,如传统舞蹈和歌唱等。东马迎接元宵节时并未有抛柑活动活动,通常是庙会安排戏台表演或游街。 节日氛围 西马 西马的城市地区在农历新年期间常常会布置非常华丽的街道装饰,商场和街头会有大型的新年庆祝活动,气氛非常热闹。 东马 东马的节日氛围更加温馨和亲民,虽然大城市如亚庇和古晋也会有节庆装饰和活动,但一些乡村地区的庆祝方式更加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团聚,节日气氛也显得更加宁静和质朴。 虽然东马和西马都庆祝农历新年,但东马的庆祝活动更为多元,融入了土著文化和地方特色,食物和节庆活动也有一些独特之处。 无论是西马的传统热闹,还是东马的质朴亲切,两者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欢乐的节日氛围。 【综合报道】
小孩新年红包钱该怎么分配?让财务规划师告诉你

每逢新年,各位爸妈是不是至少有两件事要烦? 一是给亲戚小孩包红包;二是如何处理自己孩子的红包钱。 前者,烦恼程度还算比较小,只是需要提早到银行排队换新钞,可能稍微牺牲一点睡眠时间。对于家中有小孩的父母而言,这点牺牲想必不在话下。 后者,恐怕会让大部分家长抓耳挠腮,思考着是究竟该给孩子放进教育基金、存进银行定期赚利息,抑或拿来投资,为整个家庭作出贡献。 无论最终你作出什么选择,相信一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。 然而,与其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的交出红包钱、存到一个对他来说遥远且摸不着、看不见的银行账户,并以“我是为你好”打发过去;为什么不把这个新年红包钱会何去何从一事,当成是你给孩子教育正确理财观念的第一堂课呢? 财务规划:真的那么重要吗? 访问特许财务规划师萧伊妗时,小编抛出了这个问题。 她解释,财务规划就好比地图,你今天想要去哪里,需要一个可以指引你正确方向的地图,而财务规划是能够帮你定下一个明确的方向与目标。 “不建造空中阁楼,财务规划是让你回归务实的第一步。” 那么教育基金和单纯存入银行赚利息,到底哪者更为划算?小编继续问道。 萧伊妗说:“没有所谓划算不划算,只有适合不适合。不过我一直告诉大众,财务规划要有明确目标和实际计划。” “比方说,教育基金的用途明确,你就不会把你的旅游经费,或其他什么不相干的存款放入教育基金,因为这是仅仅用于孩子未来教育的基金。” “同理,你把孩子红包钱存起来,要思考这是为了帮他/她在未来克服些什么,让日后生活更轻松。可以是为教育而存钱,也能够是为了车子、房子,甚至是孩子未来的创业资金。” 要把孩子“当人”看 另外,亲子间的双向沟通很重要,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把他和不能独立思考划上等号。 萧伊妗分享说:“每次新年回乡,老人家总会说‘你的孩子收到红包都是特别开心的,不像其他人’,这是因为我们的小孩知道钱的真实作用,我们也早和小孩说清楚他们可以动用的红包钱份额。” “其他小孩之所以愁眉苦脸,是因为到手的红包很快就会被父母抽走,拿去作他用。” 因为早知道那红包钱不属于他,而自己的红包钱会被如何处置,是“那些大人的事”,“小孩不需要知道这么多,专心读好你的书就是了”。 其实,小孩的脑里在想着:可是,那是我的红包钱……为什么我没有决定权…… 培养要从小开始 如果从小就不被允许自己规划钱财,又怎么希冀长大后,忽然就成为理财专家呢? 因此,萧伊妗认为,孩子四五岁时就开始要有一个简单的概念——金钱来之不易。 她建议的作法如下: 1. 为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。 2. 设立星星奖励机制,完成一个任务获奖一颗星星。 3. 凑足10颗星星,将能获得10令吉。 当孩子理解钱的用途后,是时候让他们实践,而小学零用钱就是最佳途径,如一次过给一星期的份额。 “如果大手大脚花掉,就要准备承受后果,眼睁睁看着同学买零嘴吃或精美文具而自己拿不出那份钱。” 萧伊妗指出,每个孩子性格不同,父母最好就是能从旁协助,不放弃,引领着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。 红包——长辈给予的祝福 简而言之,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达成协议,把红包钱的总数分一半,存和用各占一边,这样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分配资金,又可以存到一笔钱,何乐而不为。 萧伊妗最后强调,红包最具份量的其实不仅仅是那份可支配的金钱,是长辈带着祝福晚辈的心意,把红包交到晚辈的手上。 只要能体会到长辈的那份爱和心意,怎样支配红包钱或许都不是重点吧……(小编在心底默默地说~) 【报道:刘冠宏】
初二回娘家不只是团圆 还有这些你必须知道的有趣习俗!

在春节传统习俗中,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,即已婚的女儿会回到娘家与父母团聚,带上丈夫和孩子一同前去,寓意着家族之间的和谐与团圆。 关系到朱元璋?可不一定… 这个年俗,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把安庆公主嫁给了家境贫寒的欧阳伦,但公主忍受不了贫穷,在除夕夜跑回娘家过年,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同意,让女儿回去公婆家过除夕。 没想到初一早上,公主直接带着欧阳伦回来,到了宫里要给朱元璋和马皇后拜年。朱元璋为此生气,告诉女儿应该先给公婆拜年,第二天再回家。 为了让女儿安阳公主更加的知书达理,朱元璋还写了一副对联给女儿:“羊跪乳,媳敬婆”,横批:“天经地义”。后来这故事就在民间传开,大家就把它当做圣旨,让女儿初二回娘家。 可是,安庆公主的存在在一些历史记载中有提及,但关于她与欧阳伦的婚姻,很多可能是后来的民间传说。其次,朱元璋的行为,以及与公主的互动,可能符合当时社会对礼仪和家庭伦理的重视,但具体细节很难验证。 “初二回娘家”的年俗,的确有这种说法,不过,其根源并不一定来自这个故事。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多种多样,有些风俗甚至和历史人物或事件并无直接联系,而是通过长期流传而形成。 起源是……? “初二回娘家”,最早的记载并不多,很多资料显示,这一习俗最早可能源于古代的父母对女儿的思念,或是社会习俗中讲究“父母是天”的思维,强调亲情和家庭和睦。 这一年俗不仅是一个团聚的机会,还有深层的家庭意义。女儿通过这个仪式,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,同时也能让娘家长辈看到新婚家庭的情况。 对于一些地方的习俗来说,女儿回娘家的时候,丈夫陪伴左右,表示对妻子家庭的尊重和融入。 “初二回娘家”的习俗 1. 礼品讲究 礼物需成双成对(寓意好事成双)。娘家回礼通常只留下部分礼品,以示对婆家的尊重。 地区传统:带元宝形柳条篮,内含柿饼(事事如意)、红枣大馍(长寿)、年糕(步步高)、酥鱼(年年有余)等,并盖上红布。 2. 用餐文化 中午吃馄饨(元宝汤),寓意新年发大财。傍晚需返回婆家。 3. 不可过度逗留 尽管回娘家是重要的家庭聚会,但过长时间的逗留可能会让丈夫家人感到不安。 在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中,媳妇的长时间逗留娘家可能会被视为不太合适,所以要注意时间分配,避免让两边家庭都感到困扰。 4. 红包习俗 回娘家的女儿需给侄子侄女发红包。 5. 忌口与禁忌 有些地方会相传回娘家期间有此禁忌,如不宜谈论家中不幸的事情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或情绪波动。 有一些地方则忌讳回娘家时带着过多的不开心或负面情绪,希望大家都能够和和气气,过一个团圆的春节。 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,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重视亲情和家庭和谐,而这些习惯和禁忌则源自长期的社会经验和对礼仪的重视。 不同地方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,但整体精神都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和睦与团结。 【综合报道】
初三回避“赤狗”!这些春节禁忌你知道吗?

正月初三是春节期间的第三天,也是一个具有特定习俗和禁忌的日子,尤其在一些地方。 相传此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「五帝」之一的南方赤帝「赤熛怒」,俗称「赤狗」下凡的日子,遇之则不吉。 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,就会跟谁吵架,因此不拜年。另外,“赤”字有赤贫的意思,所以中国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,会冲犯赤狗,带来贫穷。 这个节日的意义和习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整体上,正月初三是与家庭团聚、运气与财运相关的一个重要日子。 正月初三的年俗 “赤狗日” 正月初三被称为“赤狗日”,被认为是年初的“凶日”之一。传说“赤狗”是指一种凶猛的神兽,容易带来不好的运势,所以,这一天的活动和行为需要多注意。 祭祖祈福 正月初三是一些家庭祭祖的日子,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和部分传统地区。家人会向祖先表达感恩与祈求,以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利。 吃“三鲜” 有些地区的家庭在正月初三会吃“三鲜”——一般指的是饺子、元宵、粽子等。这些食物象征着圆满和团圆,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美满、事业顺利。 正月初三的禁忌 不动刀剪 与春节的其他几天一样,正月初三也有“刀剪不动”的传统,寓意避免伤害、避免犯冲。这一天,许多家庭不做剪裁和刀砍的活儿,避免引发争执或破坏好运。 不宜争执与打骂 正月初三被视为一个较为“凶”的日子,传统上认为这一天不宜发生争执与打骂,以免招来坏运气。尤其是在家族内部,尽量避免争吵,保持和气与团圆。 不借钱 传统上,正月初三不宜借钱或做财务交易。因为借钱被认为会引来负债,影响整年的财运。 不扫地 正月初三有一个禁忌是“不扫地”,因为扫地被认为会把好运气和财富扫走。这个禁忌在大多数地方都非常重视,特别是年初几天不宜扫地,通常会等到春节结束后再开始打扫卫生。 不出门做重事 由于正月初三被视为“凶日”,所以被普遍视为不适合做大事的日子,以免触犯“赤狗”,认为外出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运势。 例如,搬家、开业等重大活动最好避免安排在这一天,以免影响运势。相对来说,初三是一个适合待在家里的日子。 又是猪日?谷子生日? 大年初三也称“猪日”,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女娲造猪的日子。因此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,如果当日天气好,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,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。 此外,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,以及地上诸神在腊月二十四日升天,向玉帝奏报人间诸事,到了正月初四,便会回到人间。 因此,各家各户惯于这一天里,在厅头供拜牲醴、果品、甜料等物,及烧金纸、神马(纸上印有马形,以供诸神乘驾),燃放爆竹,接迎诸神下降,降赐吉祥。 正月初三的习俗与禁忌往往围绕着保平安、保运气、家庭和谐展开。 虽然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不会严格遵守这些禁忌,但在一些传统家庭或地区,仍然保留着这些节日习惯和文化象征。 【综合报道】